古训有云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!快收下这篇中老年脾胃养护指南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开篇明义: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”寥寥数语,道破了脾胃作为人体“后天之本”的核心地位。它如同国家的粮仓,掌管着饮食的受纳、运化与精微物质的输布,是气血生化之源,生命能量之根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其《脾胃论》中更是强调: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。”明确指出脾胃健运与否,直接关系到全身的健康状况,是疾病产生的内在根源。
对于中老年人而言,这份“仓廪之官”的职责尤为关键,却也最易受损。脾胃功能随年岁增长自然衰减,若调养失当,气血生化不足,轻则倦怠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;重则正气亏虚,百病丛生。明代大医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深刻指出:“土气为万物之源,胃气为养生之主。胃强则强,胃弱则衰;有胃则生,无胃则死。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。” 脾胃的盛衰,实则是中老年健康状态的风向标,更是通往长寿之路的基石。 重视脾胃,就是为生命的活力与长度奠定根基。
如何守护这至关重要的“后天之本”?大型医疗健康服务专栏节目——《明医有话说》,正是为中老年朋友量身定制的健康宝库。栏目力邀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名家坐镇,将深奥的医理化为平实易懂的养生智慧。在近期一期聚焦“中老年脾胃调养”的专题中,主讲老师不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脾胃养护的核心原则,更带来了一份简便易行、效用卓然的养生锦囊——四宝守卫茶(改良版)。
经改良后的四宝守卫茶组方精妙,药食同源, 精选四味常见且性质温和的食材药材,配伍巧妙,兼顾温补与运化:
党参(君): 源自《本草从新》,甘平入脾肺,功擅补中益气,健运脾胃,是为君药,奠定补养根基。
陈皮(臣): 《本草纲目》赞其“同补药则补”,辛香温通,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,助党参运化水谷精微,防止补而壅滞,是为臣药。
生姜(佐): 《名医别录》载其“归五脏,除风邪寒热,伤寒头痛鼻塞,咳逆上气”。其性辛温,能温中止呕,散寒开胃,振奋脾阳,驱散中焦寒湿,是为佐药。
大枣(使): 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,谓其“安中养脾……和百药”。其性甘温,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,缓和药性,使全方补而不峻,温而不燥,是为使药。
更重要的是此药茶制作简便,适合中老年人日常代茶常饮。在《明医有话说》栏目中主讲老师详细演示了制作方法:取党参片6克、陈皮3克、生姜(带皮切3-5薄片)3-5克、大枣(掰开去核)3-5枚,清水冲洗后置入养生壶或砂锅,加水约800-1000毫升,煮沸后转小火慢煎15-20分钟,滤渣取汁。亦可放入保温杯中,沸水焖泡30分钟以上,随时代茶温饮。此茶口感甘甜微辛,性质温润和缓,非常适合中老年人,尤其是脾胃偏虚寒、易受凉或食欲不佳者作为日常保健饮品,持之以恒,能有效健运脾胃,温中散寒,改善食欲与消化。
除了这杯暖胃安脾的“四宝守卫茶”,课程中老师还传授了许多简便易行的穴位按摩法,助力脾胃气血运行,如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,胫骨前嵴外一横指): 被历代医家誉为“长寿穴”。《针灸大成》载其主“胃中寒,心腹胀满,胃气不足”。每日早晚用拇指或掌根按揉此穴,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度,左右各3-5分钟,能显著补益脾胃、调和气血、增强体质、提升正气。
《明医有话说》大型医疗健康服务专栏节目,正是这样一座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。它不止步于知识的传播,更致力于提供像改良版“四宝守卫茶”配方、穴位按摩法这样切实可行、融入日常的养生方案。栏目内容涵盖四季调摄、饮食宜忌、情志养生、常见慢病中医防护等方方面面,均由资深明医倾囊相授,让深奥的中医知识变得触手可及,真正服务于中老年朋友的日常健康维护。
长寿非天赐,颐养在人为。 脾胃安康,则气血充盈,百骸得养。与其等到脾胃虚弱、疾病缠身时徒叹,不如从此刻开始,将养护脾胃的意识融入每一天。《明医有话说》就是您身边可靠的中医养生向导,用专业、实用、温暖的知识,陪伴每一位中老年朋友夯实生命根基,安享健康晚年。快一起学习《明医有话说》,让中医的智慧之光照亮您的安康长寿路,从一杯暖茶、一次按摩开始,轻松掌握守护脾胃、颐养天年的金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