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健康网

强迫学生打碎手机,其实是换汤不换药

2020-12-04 15:18 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阅读次数:4141

最近,一位老师强迫违法学生把手机扔到地上,手机在网上广泛传播,引起了网民的激烈争论。当晚,当地教育局发布通知,网络视频传输属实,参与学生教育的教师因方法不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,并表示教师将停课调查,安抚学生和家长。


通过这段视频,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在"仇恨铁不能变成钢铁背后的强硬语气,也能感受到三名学生在老师的命令下的不情愿和不情愿。正如网友所说,这位老师是有原因的。就像不久前引起热议的张桂梅校长一样,正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和期待,老师才在愤怒和冲动的影响下,采取了一种更加极端的解决方案,因为他真诚地关心和期待"深深的爱和责任"。


1607066349524618.png


其实老师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关注学业,其出发点是好的,无可厚非,但其选择的方式实在不值得鼓励。强行扔下手机的方式,可以让学生吸取深刻教训,对在场的学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,但同时给他们带来的是强大的震慑力,心理阴影不可估量。其中,哪些功过最为重要,不得而知。但如果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,只会加剧他们的抵触情绪,激化矛盾和冲突。就个人经验而言,正是因为小时候老师留下的"严"字当头的"强"形象,笔者很难与老师长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--遇到学习问题,宁愿向同学求助,也不愿向老师请教。回想起来,这对我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。"。


的确,手机,学生,老师,老师之间由来已久的‘爱恨情仇’让人头疼。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你不妨先改变一下解决问题的观念。目前,明明心是为了学生好,却因为学生对手机的偏爱,使得教师在管理上不得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,演变成了"猫捉老鼠的游戏"。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适得其反,让学生越走越远。由此看来,更好的办法应该是化堵为疏,一致对待手机。比如,通过提高课程的参与性和趣味性,通过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,通过耐心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身份和责任,把学生拉到同一战线,让学生实现从被动的"不会玩手机"到主动的"不想玩手机"的转变。"


此外,亦须引入统一的处理守则,供教师参考,例如透过学校、家长和学生达成协议、订立合约、引入清晰、合理和公平的管理方法,这样才能令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,而教师的管理亦有规则可循,不会因愤怒而消失。

责任编辑:无量渡口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第一健康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